平台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近日,罗山县电化教育馆举办的数字平台应用课例讲评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活动中,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与民族中小学聪明教育平台成为教师们的”得力助手”,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语文课上的古诗词”活”起来,使数学课的几何图形”动”起来。这种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河南中小学的教学生态。
为什么这个平台能受到如此青睐?由于它真正解决了教学中的痛点——抽象聪明难领会、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难题。教师们不再需要绞尽脑汁自制教具,平台提供的智能绘图、动态演示等功能,让复杂聪明变得直观易懂。
功能亮点解决教学难题
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场景化应用。在罗山县的示范课上,语文老师调用平台中的名家朗诵音频,带学生穿越回《将进酒》的创作现场;数学老师使用三维动态模型,让棱锥的展开经过一目了然;科学课则通过模拟实验动画,安全又生动地展示电流传导原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的”智能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实时发布随堂测验,体系自动生成进修数据分析图,哪些聪明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需要重点讲解,一目了然。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地。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感叹:”以前批改作业要熬夜,现在平台自动分析错题,我能精准把握每个孩子的进修情况。”
全省推广惠及师生群体
随着试点成效显现,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正在加快推广步伐。平台操作究竟难不难?从罗山县27所学校的应用情况看,经过电教馆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多数教师能在3次实操内掌握基础功能。平台还特别设计了”教师互助社区”,遇到难题随时提问,会有资深用户在线解答。
对于家长关心的使用成本难题,该平台作为河南省教育厅主导的公益项目,所有数字教材资源均免费向师生开放。目前平台已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包含人教版、北师大版等主流教材版本,真正实现”一个账号走通基础教育全阶段”。
未来展望与使用建议
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深入应用,标志着河南教育信息化进入新阶段。预计到2024年底,全省90%以上中小学将完成平台接入。对于想提前体验的学校,建议先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平台官方的线上培训,再以”传帮带”形式在校内推广。
在使用经过中要注意什么?专家给出三点建议:一是合理控制屏幕使用时刻,建议每堂课结合平台资源与线下活动;二是定期备份自定义教学资源;三是充分利用平台的”区域教研”功能,与其他学校共享优质课例。正如罗山县教师所说:”这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教学理念的革新。”
随着更多教师创新性使用平台功能,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将持续释放数字教育潜能,为中原学子打造更聪明、更高效的进修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