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堂银的适老化服务现状
在金融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安徽大堂银”正面临着怎样为老年群体提供贴心服务的挑战。走进合肥各大银行网点,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智能机具前多是年轻人操作,而人工柜台前则排满了老年人。70多岁的退休教师关树柱坦言:”手机银行孩子教过,但就是不敢用,还是来网点心里踏实。”这反映了当前老年客户对智能化服务的普遍不适应。
数据显示,安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172万,占总人口的18.14%。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客户群体,”安徽大堂银”怎样平衡智能化转型与适老化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走访中记者发现,84岁的汪瀚老人更愿意选择家附近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遛个弯就能到,很方便”——这提示我们,物理网点的便利性对老年客户依然至关重要。
安徽大堂银的暖心服务举措
针对老年客户需求,”安徽大堂银”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在中国银行合肥蜀山支行,65岁的郭道森就体验到了”厅堂管家”的周到服务:从轮椅使用到放大镜提供,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徐慧玲行长介绍,他们60%的到店客户都是60岁以上老人,因此特别注重服务时的音量和老花镜度数等细节。
多家银行网点都配备了老花镜、轮椅等便民设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设立爱心窗口优先服务老年客户;人保财险保留人工窗口并提供上门服务;泰康人寿则设置了”长者服务专柜”,让老年人免排队直接办理业务。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安徽大堂银”在适老化服务方面的用心与创新。
智能化与人性化的双轨并行
“安徽大堂银”并未因适老化而放弃智能化,而是采取”两手抓”策略。交通银行安排客户经理全程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徽商银行优化手机银行功能,支持老年人在家注册开通银行卡;兴业银行合肥分行推出”安愉人生”专属金融方案,将健壮管理与金融服务相结合。
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更是将适老化服务制度化,制定《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方案》等规范文件。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程慧表示:”我们正在探索为老年人定制极简版App,让他们不再畏惧智能产品。”这种既尊重老年人习性又引导他们适应新技术的行为,展现了”安徽大堂银”的前瞻性思考。
未来展望: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随着62岁合肥市民刘崇这样的”新老年”群体逐渐增多,”安徽大堂银”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安徽银保监局表示,将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网点适老化、服务延伸化等方面下功夫。未来的”安徽大堂银”,将不仅是办理业务的场所,更是传递金融温度的社区服务中心。
从轮椅服务到极简版App,从爱心窗口到金融聪明讲座,”安徽大堂银”正用实际行动证明:金融科技的进步与人性化服务并不矛盾。在智能化浪潮中,让每一位老年客户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这才是”安徽大堂银”最值得称道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