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上班叫点卯:穿越时空的打卡仪式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在与闹钟抗争,打卡上班已成为一种习性。但你是否想过,古人上班的时候是怎样的呢?“点卯”这个词汇,就是古人上班打卡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上班叫点卯的那些事儿。

点卯的由来:古人的早晨仪式

“点卯”这个词最早出现小编认为‘诗经’里面,记录了古人上班时的清晨景象。每当鸡鸣之际,古人便开始了一天的职业。在春秋时期,公鸡打鸣的时刻,多数是在早上五点,这个时刻在地支中被称为“卯时”。对于古代官员来说,上班的第一步就是要点名清点人数,确保每位官员都到齐。这不仅仅一个简单的考勤,而一个集体行动的开始,彰显了古人上班的严谨和有序。

上班打卡:从点卯到朝会

随着历史的进步,唐代以后,古人的上班形式逐渐演变,增加了“官街鼓”。在凌晨五更二点敲响的鼓声下,朝官们也开始赶往朝会。早上的朝会可谓是古人上班的重头戏,它分为大朝会和小朝会。小朝会每天例行,时刻不长,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结束后大家便可以愉快地“散朝”了。这似乎与我们今天的职业会议有些相似,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有着集体讨论的目的。

上班通勤:古人的出行方式

古人上班除了打卡和开会,还有交通工具的难题。虽然现代城市里的通勤方式多种多样,但古代官员的出行也别有一番风味。早期的官员出行方式主要是牛拉的车,后来逐渐演变为马拉的车,直到出现了人抬的轿。坐什么样的车,甚至成为了展示身份的一种方式。文官一般乘坐轿子,而武官则喜欢骑马,这种差异反映了古人对身份的重视。

迟到的代价:古代的严格管理

说到迟到,古人可谓是“严惩不贷”。与现代上班族的“扣工资”不同,古代对于迟到的官员,常常面临更严厉的惩罚,例如挨板子等。即使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如赵孟頫,因上朝迟到也难逃惩罚。这些制度虽然看似苛刻,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合作与时刻觉悟的强调,大家都在为维护这一体系而努力。

现代打工人的共鸣:古今同款的上班烦恼

古人上班的种种情景,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当下无数的上班族。古诗中的白居易和欧阳修都曾表达过对上班生活的无奈,他们的诗句至今令我们感同身受。上班的辛苦和对自在的渴望,跨越了历史的长河,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心中那份对自在的向往从未改变。

通过对古人上班叫点卯的了解,我们既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体味到了古今打工人共同的无奈与梦想。虽然时刻转瞬即逝,但在那一声声的“点卯”中,能听到的是无数个追逐梦想的心声。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